黑米,素有“米中之王”“长寿米”的美誉,富含花青素、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不少人将其作为养生主食,煮粥、蒸饭、打豆浆样样不落。然而,黑米虽好,却不是人人都适合。医生特别提醒:以下3类人群应尽量少吃或避免食用,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影响健康。
一、消化功能差的人:吃了易腹胀、难消化
黑米的外层有一层坚韧的种皮,结构紧密,淀粉糊化度低,比普通大米更难煮烂、更难消化。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如:
老年人
胃炎、胃溃疡患者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
刚做完手术或处于病后恢复期的人
食用后容易出现胃胀、腹痛、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加重胃肠负担。[page]
如需食用,应提前浸泡4-6小时,延长烹煮时间,做成软烂的米糊或粥,并控制摄入量,初次尝试不宜超过一小把。
二、糖尿病患者:控制不好量,血糖易“坐过山车”
虽然黑米的升糖指数(GI)约为42,低于白米饭(GI≈83),属于低GI食物,适合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但需要注意:
黑米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升高;
若未准确计算主食总量,用黑米“替代”白米却吃得更多,反而造成总热量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