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荒诞剧:乌军用民用无人机改装袭击俄炼油厂时,五角大楼鼓掌叫好;一旦换上ATACMS导弹,审批程序即刻冻结。
三、卫星锁链:风暴阴影背后的"数字缰绳"
英国原以为"风暴阴影"是独立礼物,却不知导弹眼睛长在五角大楼:
目标数据需美军情报卫星实时校正;
发射坐标被预设电子围栏,触及敏感区域自动锁死;
2024年11月乌军斩首俄朝指挥部时,《华尔街日报》揭露:所谓"自主行动"实为美情报官遥控的剧本。
乌克兰网友怒嘲:"美国给的是狗链,不是武器!"[page]
四、军工复合体的"控温术"
这场代理人战争的温度计,捏在军火巨头手中:
阶梯式喂刀:先送头盔防弹衣,再供海马斯火箭炮,最后"施舍"ATACMS——既延长战争周期,又测试俄军底线;
账本政治学:2025年特朗普暂停军援,逼欧洲接盘,美军火商却转手向东欧倾销旧武器;
乌克兰自研困局:当乌方研发"火烈鸟"巡航导弹欲摆脱控制时,美方突然放宽ATACMS审批,挤压国产武器空间。
血泪数据:三年战争使雷神公司股价暴涨217%,而乌军阵亡人数超50万。
五、东大视角:被戳破的"遥控神话"
当白宫炒作"乌克兰自主决策"时,东大早已看穿本质:
五角大楼泄密文件显示,乌军70%远程打击由美军情报人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