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国通过进口政策调整,向日本传递了明确信号:环境问题需以科学为依据,而非政治操弄。2023年暂停进口后,日本渔业出口额大幅下滑,迫使其重新评估排海计划的长期成本。中国“有限恢复进口”的决策,既避免了中日贸易关系过度紧张,又为后续谈判争取了主动权,体现了“以合作促治理”的外交智慧。
四、战略自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
中国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决策,本质上是全球资源配置与战略自主性的平衡。一方面,中国通过严格监管确保进口产品安全,避免“因噎废食”;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国内深远海养殖、扶持养殖技术,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例如,2025年中国深远海养殖产量同比增长12%,养殖工船“国信1号”实现全年连续生产,标志着中国渔业从“近海捕捞”向“深远海养殖”转型。
这种“双轨策略”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水产品市场的议价能力,也为应对未来环境风险提供了缓冲空间。例如,若日本排海导致长期污染,中国可迅速切换至国内供应或转向其他进口来源;若国际监测证明排海风险可控,中国则能通过技术合作提升全球供应链效率。这种灵活性,正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战略体现。(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