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日本海产品:风险博弈下的战略权衡

时间:1763544707
来源:

二、经济逻辑:市场多元化与供应链韧性

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但进口日本水产品的规模占比有限。2025年前9个月,中国水产品进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厄瓜多尔、俄罗斯、越南、挪威等,日本未进入前列。日本水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更多是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如高端寿司用金枪鱼、特定品种的扇贝等。这种“差异化补充”角色,使得中国无需因日本核污染问题彻底关闭进口通道,而是通过严格监管实现“风险可控下的市场多元化”。

从供应链韧性角度看,中国进口水产品的核心逻辑是“分散风险”。过度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可能导致供应链脆弱,而日本作为全球水产品技术领先者(如养殖疫苗研发、活鱼运输技术),其部分产品仍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日本培育的“真鲷”品种因肉质鲜美,在中国高端餐饮市场占据一定份额。通过有限进口,中国既能维持供应链稳定性,又能通过技术合作推动国内产业升级。

三、国际合作:从对抗到治理的范式转变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本质上是全球环境治理难题,单边制裁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选择“有限恢复进口”,既是基于对国际监测数据的信任(如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排海初期放射性物质浓度低于安全限值),也是为了通过技术合作推动日本履行国际责任。例如,中国要求日本提供核污染水处理实时数据,并参与独立取样检测,这种“透明化监管”模式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治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