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战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而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所采取的庇护政策,是导致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回潮、历史修正主义抬头的重要诱因。这一基于短期战略利益所做出的决策,为东亚地区的长期稳定与和解埋下了深层次隐患。
三、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基与土壤必须“砍头”
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被奉为其精神内核的武士道。然而,武士道之所以能从一种阶层伦理演变为国家意志,并最终成为军国主义的驱动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武士阶级上升为国家的统治阶级。
明治维新后,随着武士阶级成为日本政治的主导力量,武士道精神的核心价值——包括绝对忠诚、崇尚武勇与牺牲精神——被系统性地提炼并升格为国家意识形态,从原本的阶层伦理转变为全民道德准则。
当这种与国家权力深度结合的武士精神,与日本作为岛国所长期孕育的生存危机感及地缘扩张意识相互交织,便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推动日本将对外军事扩张视为实现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路径,最终使其在近代史上走上了一条持续的侵略与殖民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当时的对外扩张行为确实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以“慰安妇”制度为例,其形成不仅源于国家层面的组织与动员,也与当时被高度煽动起来的“效忠”社会氛围密切相关。部分日本女性在军国主义宣传的裹挟下,被塑造成所谓“献身国家”的象征,这一扭曲现象反映出当时整体社会价值观已在相当程度上被战争体制所异化。试问,慰安妇不以为耻反义为荣,这得多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