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想象!国运来了挡不住!自我复制的稀土矿

时间:1762875338
来源:

我国科研人员在一种名为乌毛蕨的蕨类植物体内,不仅发现大量富集的稀土元素,还首次观测到这些稀土元素在植物组织细胞间“自我组装”,形成了一种名为“镧独居石”的矿物。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天然植物中发现稀土元素的生物成矿现象,为未来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路径。相关成果于11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颠覆想象!国运来了挡不住!自我复制的稀土矿

这不是简单的“植物吸矿”,而是自然界首次被观测到的稀土生物成矿现象。传统独居石多产自岩浆岩,常伴生放射性铀、钍,开采提纯既污染环境又成本高昂。而乌毛蕨就像一台天然的“绿色选矿机”,在常温常压下就能把土壤中分散的稀土离子,转化为纯净无辐射的矿物颗粒,这背后是植物亿万年进化出的“自我保护机制”,把有毒的稀土离子“打包封存”进矿物结构,实现自然“解毒”。

更关键的是,这一发现打通了稀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路径。作为稀土“超积累植物”,乌毛蕨就像土壤里的“稀土吸尘器”,既能在稀土尾矿、污染土壤中大量种植修复生态,又能从植物体内回收高价值稀土,真正实现“边修复、边回收”的绿色循环。有专家测算,若规模化种植乌毛蕨,仅我国现有稀土尾矿就能回收上百万吨稀土,相当于再造一座大型稀土矿。大国博弈的“战略命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