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点穴”到“体系摧毁”的战术跃迁
过去的乌克兰无人机行动,多聚焦于油库、弹药库等点状目标,属于“切香肠”式的消耗战。但这一次,FP‑1直接锁定炼油厂的核心燃料装置,意在一次性削弱俄军的能源供给体系。若把战争比作一条供血的动脉,炼油厂便是关键的心脏部位。一次成功的心脏手术,足以让全身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导致前线部队的作战效能骤降。此举标志着乌军已从“点穴”转向“体系摧毁”,实现了战术层面的质变。(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
四、成本压缩背后的产业链创新
FP‑1的低成本并非偶然。乌克兰的“火点”公司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将研发、生产、测试全部内化,日产量已突破百架。每架无人机的制造成本控制在5.5万美元左右,且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生产。这种“防务硅谷”式的创新模式,使得乌军能够在短时间内补齐装备短板,形成了持续的作战供给能力。正是这种产业链的快速迭代,为非对称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五、对俄军防空体系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