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血尿的改善与否,并不作为疗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回到这位患者的病例
她最终被确诊为IgA肾病,幸运的是肾穿刺显示肾小球尚未硬化。我们给予激素联合沙坦类降压药治疗。
两周后复查,她的尿蛋白已从1.2克降至0.3克/天,血压也恢复正常——达到了临床意义上的“完全缓解”。
如果她在一年前就重视尿蛋白异常,及时干预,或许可以更早控制病情,避免肾损伤进一步发展。
结语:别被“吓人”的血尿迷惑,真正要警惕的是“沉默”的蛋白尿
很多人一看到“血尿”就紧张,觉得“尿里有血肯定很严重”;而看到“蛋白尿”却觉得“不疼不痒,没什么大不了”。这其实是本末倒置。
血尿像“警报灯”,提示你肾脏可能出了问题;
而蛋白尿,才是真正“摧毁肾脏”的元凶。
因此,请记住:
✅ 体检发现蛋白尿,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必须重视;
✅ 定期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压和肾功能;
✅ 一旦确诊肾病,控制蛋白尿和血压是延缓肾衰的关键。
别等血尿出现才就医,那时可能已经晚了。
真正可怕的,不是看得见的血,而是看不见的蛋白流失。
爱护肾脏,从重视每一次尿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