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他巧妙利用“垂直发射系统”与“下一代推进系统”的模糊表述。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的联合政府协议中,特意将核动力潜艇与垂直发射系统并列提及。后者是巡航导弹的搭载平台,而巡航导弹的本质是远程对陆攻击能力——这已远远超出“专守防卫”的范畴,直指进攻性作战体系!
二、核潜艇背后:日本“海洋战略”的三大致命转型
中谷元的呼吁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整体军事战略转型的冰山一角。其背后隐藏着三大致命杀招:
杀招一:突破“防御半径”,打造远洋猎杀链
常规柴电潜艇虽静音性能优异,但水下续航时间短、航速低,本质上仍是“沿岸防御武器”。一旦换装核动力,日本潜艇部队将实现从“守门员”到“刺客”的蜕变:
潜航时间从数周延长至数月,可常年潜伏在马六甲海峡、南海等关键水道;
最高航速突破30节,能跟踪甚至拦截航母战斗群;
配合垂直发射系统,可搭载射程超1000公里的巡航导弹,对陆上纵深目标实施战略牵制。
这意味着,日本将首次获得“跨区域介入”的能力,西太、印度洋都将成为其潜在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