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俄罗斯的战略从容:不急于停战的底气
俄方在战场得手后,并未展现急于谈判的意愿。相反,其系统性摧毁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意在通过“冬季压力”迫使乌方妥协。美国提出的停战方案从28条缩减至19条,但俄方认为条件仍过高,且更倾向于通过军事胜利实现“去军事化”目标。普京的最优策略或是继续动员,彻底削弱乌克兰的反俄力量,夺取关键港口与工业区,为未来数十年地缘安全奠定基础。[page]
四、北约的“纸老虎”困境
尽管北约30国对乌提供援助,但在实际战场上并未扭转俄军攻势。俄军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西方联盟,反而在炮兵、无人机、电子战等领域逐渐占据上风。北约内部对援乌方案分歧加剧,千亿欧元基金仅获少数国家支持,匈牙利等国明确反对将北约拖入战争。这种“援助滞后、协调低效”的局面,让俄军得以持续掌握主动权。
五、未来战局:崩塌式溃败的风险
若胡里艾博勒失守,俄军将打开通往第聂伯罗州的通道,乌军东部集团军可能陷入包围。届时,士兵因士气崩溃而大规模投降或逃亡的场景或将出现。俄军下一步很可能集中兵力攻打哈尔科夫州,彻底瓦解乌军在乌东的防御体系。乌方虽声称在波克罗夫斯克等地挫败俄军进攻,但整体战线仍在向西推移。[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