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印度海军的“纸上谈兵”。 报道中提到,印度海军计划采购“光辉”海军型号,用于航母部署。但这部分订单的可行性极低。海军型“光辉”的研发仍处于测试阶段,技术挑战巨大——例如,舰载机需要更强的起降性能、抗腐蚀能力和紧凑设计,而“光辉”在这些方面屡屡受挫。印度海军此前已对原型机表达不满,甚至一度考虑转向进口战机。具体采购数量和进度?根本是雾里看花。将这种不确定性极高的计划算作“订单”,简直是把梦想当业绩。
再则,是“光辉”Mk2的空中楼阁。 印度空军计划订购108架Mk2型号,换装美制F414发动机,提升航程和载弹量。听起来很美好,但Mk2目前仍处于设计阶段,原型机尚未首飞,量产更是遥遥无期。军工史上,类似“纸面战机”项目半途而废的例子比比皆是。印度媒体却将这种远期规划也纳入订单统计,这分明是把蓝图当成了现房。
最后,是国际买家的“虚妄意向”。 报道中提及马来西亚、埃及、菲律宾等国“有意”采购,但“有意”二字在军工出口中,基本等同于“客气话”。马来西亚的轻型战斗机竞标中,“光辉”早已败给韩国FA-50;埃及只有零星传闻,从未有实质性进展;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虽在2023年表达过兴趣,但无任何采购协议。这些捕风捉影的意向,被印度媒体打包成“潜在订单”,充其量只是精神胜利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