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已从战术工具升级为战略资产。俄军通过“侦察‑攻击‑终结”闭环杀伤链,实现“发现即摧毁”。FPV无人机一次出击就能摧毁约50辆乌军装甲车辆,包括美国MaxxPro、斯崔克轮式装甲车及德国“豹2”坦克(若实际存在)。乌军虽以集束炮弹、布雷弹药反击,但在无人机全天候监视下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乌军缺乏反制俄军无人机“饱和攻击”的有效手段——其自身无人机在数量、性能与体系上均处劣势。[page]
三、乌军的韧性:现代版“巴普洛夫精神”
尽管形势极端不利,乌军守军仍展现出惊人韧性。他们利用废墟、地道构建“隐形防线”,把每名士兵转化为独立作战单元。热成像无人机帮助他们在夜色中定位俄军动向,发起精准反击;情绪稳定性则在被围近四年的煎熬中得以保持,这既源于乌克兰民族性格,也得益于西方训练与援助。
然而,韧性正逼近极限。红军城补给线被彻底切断,外围炮兵虽能用集束炮弹延缓俄军推进,却无法扭转战局。若俄军进一步增加FPV无人机或激光反无人机系统投入,乌军防御体系可能崩溃。(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