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等离子体隐身涂层:可在特定频段吸收雷达波,甚至调节电磁反射特征;
背负式S形进气道:彻底遮蔽发动机叶片,红外信号比F-35降低60%;
智能蒙皮传感器:机翼边缘分布共形天线,实现“全身感知”。
与美军X-47B强调舰载起降不同,攻击-11的宽展弦比机翼赋予其8000公里以上航程,足以覆盖第二岛链。更致命的是,其弹舱可搭载8枚小型精确制导弹药或2枚超音速反辐射导弹,既能点穴斩首,又能电磁压制。
叁:协同作战的“三重境界”——从单向指挥到自主共生
第一境:长机-僚机模式(传统)
无人机作为传感器节点,将数据传回有人机处理。此阶段人类掌握绝对决策权,但易受通信延迟制约。
第二境:分布式杀伤链(当下突破)
攻击-11与歼-20通过“智能战术数据链”(ITDL)共享火控级数据。例如:玄龙前出探测到敌方雷达信号,歼-20无需开启自身雷达,直接通过数据链引导玄龙发射反辐射导弹。此时无人机不仅是武器库,更是有人机的“外挂神经”。
第三境:群体智能博弈(未来方向)
多架攻击-11与有人机构建“自适应蜂群”,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动态分配任务。当一架无人机被击落,系统在200毫秒内重新规划攻击路径,实现“断链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