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正从技术突破迈向体系化、规模化建设的新阶段。这一进程的背后,不仅体现了国家战略意志的坚定,更关键在于拥有了强大而高效的工业产能作为坚实支撑。近年来,中国造船工业所展现出的速度、质量与多任务并行能力,已成为推动海军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江南造船厂的建造效率便是最生动的例证。其承建的“福建舰”从正式开工到成功海试,仅用了不到四年时间。这一周期不仅远超同期国外同类大型航母的建造速度,更在过程中成功攻克了电磁弹射系统、全舰综合电力系统等一系列尖端技术难题,实现了从“会造”到“快造、精造”的能力跃升。与此同时,沪东中华造船厂也在同步推进076型两栖攻击舰的建造工作。两型主力战舰的并行建造,充分证明了中国造船工业已摆脱了过去“逐舰攻关”的模式,进入了“多型号、批量化”下饺子的成熟阶段,形成了可持续的舰艇交付节奏。
从最新网上曝光的消息看,我国新航母已经开造了,而且种种消息表明,很可能是南北同时开建。基于当前稳健加速的建造节奏进行推算,到2030年前,中国海军很可能会拥有5艘航母,同时再拥有10多艘075和076的两栖攻击舰为战略辅助、并由20多艘055型万吨大驱担当护航主力的全球性远洋舰队。这一规模结构将构成一个功能互补、火力强大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如果我们放眼未来10年,可能就是七八艘航母舰队的规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海军正面临舰队更新换代的巨大压力。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正加速退役,而新一代“福特”级却因电磁弹射系统、先进拦阻装置等关键技术稳定性不足,导致建造进度一再延误,形成“老舰退得快,新舰接不上”的尴尬局面。其造船基础设施的老化与舰艇建造成本的失控,更进一步拖累了舰队更新的整体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