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斯兰堡的军方消息源证实,巴基斯坦的“沙欣-3”中程弹道导弹部队已进入特殊战备状态。这种射程达2750公里的导弹,理论上可以搭载核弹头覆盖整个中东。更值得警惕的是,沙特近年来投资巴方核项目的数十亿美元,很可能早已在暗中完成了核技术转移。
这场核庇护交易的背后,是海湾国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深度怀疑。阿联酋一位亲王在私人宴会上坦言:“当以色列的F-35可以随意穿越邻国领空时,美国提供的安全保证就像用沙子筑起的堤坝。”这种信任危机正在驱使海湾国家寻找新的战略靠山,而拥有核武器与百万陆军的巴基斯坦,正好填补了权力真空。
第四章:隐身战机军贸暗战—— 歼-35E遭遇的致命封堵
特朗普政府推动对沙军售的急迫性,源于五角大楼一份涉密评估报告。该报告预测:中国的歼-35E最快将在2028年具备出口条件,其定价可能比F-35低40%。这份用红色封皮装订的警告文件最后写道:“若不能在未来三年锁定中东市场,我们将重蹈F-16当年的覆辙。”
军贸市场的残酷在于,一旦某个装备体系形成生态闭环,后来者几乎难以破局。F-35的ALIS后勤保障系统、训练模拟器、弹药供应链,就像一张无形巨网。阿联酋空军将领曾向我透露:“选择F-35意味着未来30年都要与美国绑定,连一颗螺丝钉都要经过五角大楼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