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海战术”:141颗卫星织就的天罗地网
“吉林一号”星座的恐怖之处,远非单颗卫星的性能所能概括。141颗在轨卫星构成的“太空渔网”,已实现10分钟内对全球任意地点的重访能力。这种密集编队,如同在近地轨道部署了一支“全天候侦察舰队”:
分工协同:高分辨率光学星、视频星、红外星各司其职,可见光与热成像数据互补,使夜间侦察和伪装识别成为可能;
接力监控:当一颗卫星掠过目标上空,另一颗已在航线上接替,形成“永不间断”的监视闭环;
弹性生存:传统大型侦察卫星一旦被反卫星武器摧毁,将造成巨大战力真空,而分布式星座中单颗卫星的损失几乎不影响整体效能。
到2027年,300颗卫星组网完成后,“吉林一号”将实现真正的全球无死角覆盖。届时,地球表面任何角落的风吹草动,都难逃这张“天网”的凝视。
三、军民融合的“灰色地带”:民用卫星的军事潜力
“吉林一号”名义上是商业遥感系统,但其0.5米的分辨率已超越俄罗斯“琥珀”系列等军用侦察卫星的实际水平。这种“民用标准碾压军用装备”的现象,正是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典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