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德黑兰-明斯克轴心”的建立,实则构建了中俄伊白四方心照不宣的协作模式:
俄罗斯通过白俄向伊朗输送装备,保留与美谈判空间;
中国以民用合作名义提供零部件支持,避免授人以柄;
白俄罗斯获得伊朗石油折扣和波斯湾港口准入,打破西方孤立;
伊朗赢得战略喘息期,加速导弹库存重建与核设施加固。
值得关注的是,两国拟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包含军事技术合作条款——白俄军工厂可能直接授权生产伊朗“法塔赫-2”高超音速导弹,而俄制S-500防空系统技术或通过明斯克渠道转入德黑兰。
五、棋局走向:弱者生存之道的启示
伊朗的“白俄罗斯路径”揭示了当代地缘博弈的残酷现实:
大国直接对抗成本过高,“代理合作”成为战略投送新范式;
被制裁国家正形成“平行军工体系”,俄伊朝等国的技术互换正在突破西方封锁;
地区小国通过选边站队获取超额利益(如白俄同时获得俄伊战略资源支持)。
当前最危险的变量在于以色列的反应。以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作风,极可能抢先发动对白俄-伊朗运输线的打击——届时俄白联盟的军事承诺将面临实战检验,东欧与中东两大火药桶或将意外连通。
结语:
当美以磨刀霍霍之声渐近,德黑兰用一场千里之外的握手告诉世界:弱者生存从来依靠的不是侥幸,而是在战略枷锁中寻找缝隙的智慧。白俄罗斯走廊或许只是权宜之计,但国际棋局上从来只有生死之争,没有退让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