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的沉默炮管:俄海军节取消背后的无奈

时间:1753877871
来源:

造舰困局:制裁绞索下的“无米之炊”。 自2014年克里米亚吞并,西方制裁的绞索便越勒越紧。新舰建造计划严重滞后,技术断代、资金枯竭。俄《消息报》、塔斯社等主流媒体直言,阅兵取消是“海军结构性危机的直接表现”。在“既无充足资金,也无先进技术”的绝境下,连俄媒都开始讨论“学习巴基斯坦,采购东大现代级舰艇”的可能性,这自揭其短的背后,是何等的心酸! 反观2024年,东大海军护航编队还在圣彼得堡阅兵中高调亮相;一年光景,俄方主动取消,强弱易势,高下立判。[page]

三、剑走偏锋:核潜艇撑起“三位一体”,陆战队上岸苦撑危局

水面舰队凋零,北极熊并未坐以待毙。普京的“2050海军计划”亮出了底牌——放弃水面争雄,押注水下核威慑!

“北风之神”扛鼎:最后的尊严与威慑。 发展战略导弹核潜艇,被普京列为“绝对优先事项”。这是俄罗斯维护其摇摇欲坠的“海洋大国”地位的终极底牌,更是其“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最可靠、最令西方忌惮的海基基石。纵使水面力量衰弱如斯,只要这些深海巨兽搭载的“布拉瓦”潜射导弹仍在,俄罗斯就保留了二次核反击的“最终审判权”。这战略收缩,是无奈,亦是残酷现实下的最优解——既然造不起、也保不住华丽的水面舰队,那就把有限的资源,砸向能确保“相互毁灭”的终极力量。哪怕“北风之神”还在用苏联老反应堆,它仍是西方头顶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