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指出,人类的生物钟在夜间3至4点达到生理活动的最低点,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关键时刻。如果此时仍在刷手机、追剧、购物,身体就像一台强行运转的机器,迟早会“过热”“罢工”。
数据揭示:谁在熬夜?为什么熬?
根据多项睡眠研究报告,当代年轻人的睡眠状况令人担忧:[page]
70后:喜欢睡前看书,注重精神放松;
80后:普遍存在失眠问题,压力大、入睡难;
90后:睡得最晚,平均睡眠时间仅7.5小时,低于健康标准;
六成以上年轻人:不愿意规律作息,睡前沉迷手机、追剧、网购、刷社交媒体;
凌晨0点到2点:90后、95后下单网购的比例明显上升,成为“深夜消费主力军”。
一位大学生坦言:“白天的时间都是别人的,只有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光,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明知熬夜伤身,为何还是停不下来?
“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这是当代年轻人对熬夜的自我调侃,也是真实写照。
在接受采访的20名大学生中,熬夜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生活方式。他们清楚熬夜的危害,却难以自控。白天犯困、皮肤变差、掉头发、体质下降……这些后果他们并非不知,只是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