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告诉教育部的同志说:“你们写的招生条件很难懂,太繁琐。我看,招生工作主要抓两条即可: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恢复高考的政策,至此才算是大局已定。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参加招生文件起草工作的教育部学生司有关人员觉得;如果要考试,比如印卷子、评卷子,肯定要花一大笔钱。
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全靠国家拿这笔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有关人员就希望高考的报名费,能够定在1块钱。中央领导们讨论之后,特别指出:不要增加群众的负担,收五毛钱就行了。
改掉四个字,影响千万人
对社会知识青年考大学的问题,邓公想得十分周到。
当时有人建议,把过去招生的16字方针改为“自愿报考,领导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邓公听了之后笑着说:“这个十六字比较好,但第二句有点问题,比如考生很好,要报考,队里不同意,或者领导脾气差一些,不同意报考怎么办?我取你的四分之三,不要这一句。”
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对于当时很多想要报考大学的社会青年来说,却是一座注定难以逾越的大山!
因为老人家的这一句看似开玩笑的话,不知道为多少人搬开了无形的大山,让多少家庭的命运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