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提出16字方针,邓公删掉了4个字

时间:1698114558
来源:

老人的这个提议,虽然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赞同,可摆在面前的却有一个棘手的问题:这类人的名额怎么算?是不是纳入高考人数名额?

对此,老人豪迈地一挥手,说:“不要定什么名额,这样的人才,有多少我们就选多少!”

1977年8月6日,座谈会开始讨论高校招生一些情况。

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教授,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矛头直指当时实行的招生制度有四大问题:

第一:埋没人才。

当时的招生制度,对热爱科学文化的青年太不友好,造成了大量热爱科学,善于思考的青年才俊被打压埋没。

第二:卡了工农子弟上大学。

当时的招生制度本意是帮助工农子弟更方便地上大学,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有些人滥用自己的权力,造成真正的工农子弟反而常常被顶替名额。

第三: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

大学招生本该以学生的能力和品德为基准,但当时的招生制度,却演变成了比家庭、比身份。

第四:严重影响学生们学习和教师们教学的积极性。

当时的招生制度不看成绩,造成学生们不愿意学,而老师们也不愿意教的情况。

查全性教授特别强调;招生工作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

他认为当时的大学新生质量之所以没有保证,一是因为中小学生的质量就够不高,二就是当时的招生制度有重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大学生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