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俄背靠背:超越利益的战略共生
某些美国智库至今仍用“权宜婚姻”形容中俄关系,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从“西部·联合”军演到“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从共建月球科研站到同步升级六代机,中俄合作已形成涵盖军事、科技、能源、金融的立体网络。
2025年以来,“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谈判加速,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扩产,人民币结算占比突破40%。这些都不是短期利益交换的结果,而是两国面对共同战略压力的必然选择:美国同时将中俄列为“首要威胁”,迫使双方背靠背形成“战略稳定三角”。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曾直言:“当有人拿着刀站在你家门口时,你会和邻居加固围墙,而不是讨论围墙该涂什么颜色。”
五、中国的双重保险:拳头与粮仓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冒险,中国早已布下多重防线。
军事层面:歼-XX六代机完成首飞,高超音速导弹进入量产阶段,福建舰搭载的隐身舰载机开始弹射测试。这些装备不仅对标美军最新武器,更在部分领域实现反超。
能源安全:除了与俄罗斯的管道网络,中国通过中亚、中东、海上液化天然气运输形成多元化供应体系。2025年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6亿千瓦,相当于7个俄罗斯的年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