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沙科夫特意提及俄美领导人在阿拉斯加的非公开会晤,暗示存在“更优选项”。据透露,安克雷奇会谈中双方就乌克兰中立地位、克里米亚水源供应等六项条款达成谅解。
这种“大国直连”模式,恰是莫斯科的战略偏好:
地缘交易:美方默认可承认俄对乌东实际控制,以换取俄军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让步;
军控默契:双方在撤军节奏、中立国保障等核心议题上形成试探性共识。
然而,战略互疑阻碍了进展。美国务院称“正与盟友协调立场”,俄方则视其为拖延策略。乌沙科夫透露“美方将很快联络”,却无具体时间表——这种“说做分离”成为和谈最大障碍。[page]
四、欧洲困境:调解者角色的结构性危机
欧洲方案的冷遇,暴露其地缘政治先天不足。
安全依赖:德国总理默茨承认“协调各方立场异常艰难”,法国外长科隆纳抱怨“方案遭误读”。但在北约框架下,最终决策权仍在华盛顿。欧洲想当调停人,却拿不出独立筹码。
逻辑矛盾:欧洲既主张“领土完整原则”,又试图以经济援助诱俄妥协。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讽刺道:“欧洲想当调停人,却拿不出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