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数千公里边境线的邻邦,中印的和平稳定本就是发展的前提,边境无战事,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双边无摩擦,才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边境紧张不仅导致贸易受阻、人员往来中断,更让两国在地区合作中错失机遇。而如今的转变,正是基于对“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深刻认知。
对印度而言,边境和平是“印度制造”战略的重要保障。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制造业升级所需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国;而印度的医药原料、农产品、矿产资源,也深度融入中国供应链。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加征高额关税,印度更需要多元化的外交与经济布局,中印关系的回暖成为其务实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而言,稳定的西南边境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延伸的关键,与印度的合作能进一步激活南亚市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更重要的是,中印作为新兴经济体,在气候变化、多边机制改革、供应链稳定等全球议题上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两国携手发声,将极大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说在最后,当然,中印关系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边界问题等分歧仍需耐心沟通、妥善管控。但正如印度外长苏杰生所言,“分歧不应演变为争端,竞争不应导向冲突”。如今,两国已经找到了管控分歧的有效路径:通过高频次的多层次对话,将分歧控制在可控范围;通过务实合作,扩大共同利益的“蛋糕”。随着中印直飞航线的恢复,中印的“空中网络”将更加密集;随着边境贸易的繁荣、人文交流的深化,两国的互信基础将更加牢固。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中印选择对话而非对抗、合作而非分裂,不仅是对两国人民负责,更是对亚洲乃至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