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俄乌冲突的红军城周边区域,一场静默的杀戮正在上演。俄军一改传统伏击模式,以FPV无人机为核心构建起一套近乎无解的猎杀体系。这片看似平静的战场,实则暗藏杀机——地面上潜伏着数十架FPV无人机,高空则悬停着侦察无人机,形成“天眼”与“猎手”的立体配合。乌军部队一旦踏入伏击圈,几分钟内便遭毁灭性打击,即便派出侦察兵,也难以在草丛中发现那些静止待命的“死神”。

伏击圈的革新:从人力到无人化
传统伏击依赖步兵埋伏与火力点配置,而俄军此番战术彻底打破了空间与人力限制。据前线反馈,俄军在关键通道每百米部署一架FPV无人机,这些装置仅负责接收信号并待命,操作手则远离战场,通过侦察无人机回传的实时画面监控全局。一旦乌军车辆或人员现身,监控手立即召唤飞手,FPV无人机如蜂群般腾空,以高速、精准的撞击完成猎杀。
这种战术的核心在于“隐蔽性”与“饱和性”。FPV无人机体积小、噪音低,可长时间潜伏于植被中;其造价低廉,使俄军能密集布设,形成覆盖整片区域的火力网。相比之下,乌军传统侦察手段(如光学望远镜或雷达)对此类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测效率极低。即便侦察兵冒险前出,也因无人机藏匿于自然背景中而难以识别。更致命的是,俄军通过侦察无人机的全时段监控,实现了“发现即摧毁”的闭环,乌军突围部队往往在暴露瞬间便遭多重打击。[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