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国以“301调查”为由打响贸易战,首批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覆盖500亿美元中国商品,随后逐步扩大到2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税率从10%飙升至25%。当时的美方决策者笃信:只要捏住贸易命脉,就能迫使中国妥协。但现实很快给出反证:2019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暴跌20%,中西部农场主的抗议信堆成了山;2021年,美国港口起重机短缺,而全球80%的港口起重机来自中国,加征关税最终导致美国港口扩建成本增加30%;2023年,美国太阳能产业因对华组件加征关税陷入停滞,光伏装机量同比下降47%,倒逼拜登政府多次延长关税豁免。
最具戏剧性的转折出现在2024年。当年9月,美方曾试图升级施压,宣布对钢铁、半导体、电动车等“战略性产品”分阶段加征关税,甚至计划将电动车关税提至100%、太阳能电池关税提至50%。但仅仅一个月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悄悄修改规则,对120种关键零部件恢复关税豁免,原因很简单,这些商品在美国本土根本找不到替代供应商,加征关税只会导致美国企业成本激增,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中国面对美国关税的一系列举措堪称“世界级教科书”,学到的国家都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