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形无人机巨兽震撼升空!轰20是否成鸡肋?

时间:1760975776
来源:

二、轰-20的必要性:核威慑与常规打击的二元博弈

GJ-X的横空出世,自然让人联想到轰-20。多年来,轰-20一直是中国军迷心中的“白月光”,外界普遍猜测其设计与美国B-2/B-21类似,具备高度隐身、远程打击和核常兼备能力。但如今,有了GJ-X这样的无人平台,轰-20是否还有存在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核威慑和常规打击两个维度来剖析。

核威慑:有人平台的不可替代性

在核战略中,可靠性是至高无上的原则。战略轰炸机作为“核三位一体”(陆基洲际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灵活性与可控性。举个例子:冷战时期,美苏的B-52和图-95轰炸机常处于警戒状态,一旦接到命令即可起飞,但在投掷武器前,如果危机解除,它们可以被召回,任务中止。这种“可逆性”是洲际导弹无法比拟的——洲际导弹一旦发射,便无法回头,最多自毁,但可能引发误判,甚至触发全面核战争。

换成无人平台执行核任务呢?理论上,GJ-X也可以在起飞后召回,但风险陡增。首先,通信链路可能中断。现代战争强调电子对抗,如果无人机与指挥中心的链路被干扰或切断,它可能成为“失控的幽灵”,要么继续执行任务引发灾难,要么坠毁导致核泄漏。其次,无人机自身的可靠性问题。有人轰炸机有飞行员实时判断情况,应对突发故障;而无人机依赖预设程序,面对复杂电磁环境或机械故障时,容错率更低。举个历史案例:1983年,苏联军官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在误报核攻击时,凭借直觉避免了战争;如果换成AI系统,结果可能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