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东棋局的深层逻辑
特朗普团队试图用“经济换主权”的方案收买巴勒斯坦人,承诺提供500亿美元投资计划,却对1967年边界、难民回归、定居点合法性等核心问题避而不谈。这种操作暴露了美式外交的致命盲点:总认为所有民族都可以用美元计价,所有伤痛都能用投资抚平。
笔者必须指出,中东问题存在三个不可化约的维度:其一是以色列的安全焦虑与巴勒斯坦的建国诉求之间的根本矛盾;其二是海湾国家与伊朗阵营的代理博弈;其三是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石油美元的逐步瓦解。这三个维度的交织,使得任何单边方案都注定失败。东方某大国提出的“两国方案”落实倡议虽然缺乏西方媒体的追捧,却因坚持国际法准则和平衡立场,正在获得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的暗中认同。[page]
四、微表情背后的帝国焦虑
回看特朗普那个被无限传播的噘嘴瞬间,微表情分析师们解读出轻蔑、恼怒和措手不及的复杂情绪。在笔者看来,这更是美式霸权焦虑的直观呈现:当美国无法再像冷战结束时那样单方面定义世界秩序,当其军事优势无法转换为政治解决方案,领导人的肢体语言就会暴露出战略层面的力不从心。
这种焦虑在技术领域尤为明显。东方某大国在5G、新能源、量子计算等赛道的突破,正在改变传统地缘竞争的模式。西方过去靠航母编队维持的秩序,现在更需要通过科技标准和数字基建来实现。而民用无人机闯入政治舞台的戏剧性画面,恰似一个隐喻:技术民主化正在重塑权力行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