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天然气管道,十年博弈,三方共赢,西方战略落空,中俄蒙“能源大三角”正式成型,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就此改写。
9月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项历时十年谈判的能源项目终于修成正果——中俄蒙三国正式签署了“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
这条长达2600公里的能源动脉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气田出发,穿越蒙古国草原与山地,最终接入中国东北天然气主干网,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合同期长达30年。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评价:“大家都对此很满意”,并称该协议是“双方多年努力的成果”。而背后却是中俄之间长达十年的路线之争、价格之争、战略之争。
01 协议敲定,管道终落地
这项被外媒称为“改写亚洲能源地图”的协议于9月2日正式签署。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宣布,中俄已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
根据协议,这条管道每年将向中国输送高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中国2023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70%以上,期限为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