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在家吃饭就一定健康,殊不知,一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经过不当的储存和烹饪方式,早已变成“高油炸弹”。尤其是放进冰箱反复加热的几类菜肴,不仅营养流失,更会悄悄摄入过量油脂——长期食用,等于每天“喝油”,增加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甚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营养专家提醒:想要吃得健康,不仅要关注“吃什么”,更要警惕“怎么存、怎么吃”。以下这4种常被存进冰箱的“高油菜”,建议你学会忌口,别再让它们悄悄伤害你的血管和肝脏。
1.炸丸子(肉丸、蔬菜丸、藕盒)——凝固的“油脂块”
炸丸子是不少家庭逢年过节的硬菜,也常被一次性炸一大盘,分装冷冻。但你可能不知道,经过高温油炸后,这些丸子早已吸饱了油。冷藏后油脂凝固,看起来“不油”,其实热量和脂肪含量极高。
更糟糕的是,反复加热会使油脂氧化,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害物质,加重肝脏负担。
⚠️ 危害:
一盘炸丸子的油脂含量可能超过每日推荐量(25-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