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惨败后的美国困局:一场“东大模式”的临摹闹剧
笔者按:2025年这场关税博弈,堪称美式霸权主义的“滑铁卢”。当《华尔街日报》——特朗普的保守派喉舌——公开承认“美国输给东大”时,看官们便知:这场戏的终局锣鼓已敲响。
一、三记重拳:特朗普的致命误判
误判一:东大经济的“钢筋铁骨”
特朗普团队原以为145%关税能扼住东大命脉,却不知东大对美出口占GDP比重已从2018年的4.1%骤降至2.3%。 东盟、欧盟市场迅速补位,东大内需引擎更已膨胀至美国市场的三倍,消费增速如火箭升空。 看官要问:用关税勒脖子,结果发现对方自带氧气瓶,这仗怎么打?
误判二:美国制造的“空中楼阁”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的窘境是缩影:因缺配套供应链和熟练工程师,量产推迟至2025年,成本远超东大厂。 更致命的是,美国职教体系崩溃,年轻人拒进工厂,“无人可用”竟成制造业魔咒。 反观东大,光刻机、大飞机、量子计算连破壁垒,技术突围快如闪电。
误判三:全球供应链的“咽喉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