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跨国特殊情谊

时间:1756695510
来源:

在中越边境东兴口岸旁的建设街,街口牌坊写着一副对联:“百年侨批通闽粤连南亚梦断硝烟,三载信汇传飞鸿救家园路在东兴。”街中一座斑驳的南洋风格小楼见证了这段历史,这就是东兴侨批馆。

走进馆内,只见展示柜中陈列着一封封从东南亚寄往潮汕等地的侨批和支援抗战的捐款记录。曾在中国留学的越南游客同垂阳看得入神:“泛黄的侨批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南宁学院2023级学生莫晓宁也深受触动:“侨批宛如历史的注脚,让我认识到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告诉笔者,东南亚华侨华人通过侨批支援中国抗战,是抗战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马来西亚档案馆和私人收藏中,发现了大量抗战时期的侨批信件,许多信封上直接印有“抗战必胜”“还我河山”等激昂字句。这些侨批寄托着东南亚侨胞的希望与牵挂。

南侨机工:滇缅路上的热血青春

1939年1月,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抗战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急需大量司机和修理人员。在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下,东南亚华侨华人青年踊跃报名,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