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泛黄的回批信,在詹朴老人位于广东汕头老宅的花盆里尘封数十载。信纸虽已褪色,其上“爱国热忱殊堪钦敬”等词句却清晰记录着抗日战争期间泰国华侨华人向中国共产党秘密捐款的感人故事。
马来西亚槟城阅书报社孙中山纪念馆,这里保存的南侨机工名册上记载着一些年轻汽车司机和修理工的名字,他们放弃安稳的生活,为了向祖(籍)国运送物资而穿越重重危险。据统计,在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有1000余名南侨机工献出了宝贵生命,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
从海外侨批的捐款记录到南侨机工的青春热血,抗战烽火中的跨国特殊情谊被人们永远铭记。
海外侨批:三千公里的曲折汇路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把汇往国内的钱款与家书合一的特殊邮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多地相继沦陷,与越南一河之隔的广西东兴,成为当时中国沿海少数未被日军封锁的口岸。人们摸索出一条辗转中越两国运送侨批的曲折路线,这条路线后被称作“东兴汇路”,它连接东南亚与国内多地,全程超过3000公里。
南宁学院教授陈雄章介绍,1942年初,侨批经营者陈植芳发现东兴邮局和银行汇款至潮汕地区仍然通畅。这座边境小城很快聚集侨批业、金融业和商旅业,有抗战时期“小香港”之称 。“东兴汇路”不但运送大量侨批,还将海外爱国侨胞捐助的抗战物资源源不断运进国内,支援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