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点豆腐,伤肾!”家住小区东门的陈大爷最近总这样劝老伴陈大妈。可陈大妈一脸委屈:“我就这么点儿爱好,你还给我剥夺了?我不吃豆腐,吃啥呢?”
原来,陈大妈是个不折不扣的“豆腐控”,清蒸豆腐、麻婆豆腐、豆腐汤、凉拌豆腐……一日三餐顿顿不离豆腐。可陈大爷前些天在公园遛弯时,听人说“豆腐嘌呤高,吃多了伤肾,容易得痛风”,心里顿时打起了鼓,回家后便开始了每日“劝诫模式”。
那么,豆腐到底能不能吃?吃多了真的会伤肾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场“豆腐风波”的真相。
一、豆腐嘌呤高?要看“怎么算”
很多人一听“嘌呤高”,立刻联想到痛风和肾病。确实,嘌呤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尿酸过高可能诱发痛风,长期高尿酸也会增加肾脏负担。
但豆腐的嘌呤含量,其实被“冤枉”了:
干黄豆:嘌呤含量确实较高(约190mg/100g),属于高嘌呤食物。
豆腐(北豆腐、南豆腐):在制作过程中,大量嘌呤会随水流失,最终含量仅为60-70mg/100g,属于中低嘌呤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