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发烧住院,也不做第二次胃肠镜!”这是不少体验过胃肠镜检查的人的真实心声。即便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很多人仍望而却步。为什么一次胃肠镜,会让人心有余悸?它真的那么可怕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胃肠镜背后的“痛”与“必要”。
一、为什么“做过一次,就不想再做”?
胃肠镜之所以让人“恐惧”,主要源于以下几个真实体验:
1.检查前的“清肠”太折磨
需提前8-12小时开始喝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导致腹胀、恶心、频繁跑厕所。
有人形容:“喝完药后,感觉肠子都要从嘴里出来了。”
2.插管的异物感强烈(尤其胃镜)
传统胃镜从口腔插入,经过咽喉时易引发强烈恶心、干呕,即使医生动作轻柔,也难以完全避免。
肠镜虽从肛门进入,但推进过程中可能因充气和牵拉产生腹胀、隐痛感。
3.心理压力大
对“未知”的恐惧:怕疼、怕发现肿瘤、怕检查失败。
尴尬感: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身体隐私部位,尤其肠镜检查时需侧卧脱裤,令人难为情。
二、无痛胃肠镜,真的“无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