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央视视频中,那句急促的“继续扫,有希望!”的无线电通话,揭开了中国空军反隐身作战体系的冰山一角。
央视《攻坚》节目首次展示歼-10C猎杀隐身机的震撼画面,尽管细节被技术处理,但一场颠覆传统空战规则的体系化猎杀已然清晰呈现。
歼-10C战机在预警机引导下编织天网,四机协同围猎一架具备显著探测优势的隐身目标机,这场演练的每个战术细节都指向一个核心命题:现代空战已从单机性能较量升维至体系对抗。
01 破隐之眼:体系织网,多角观瞄
央视画面中“目标指示来自预警机”的字幕虽简短,却揭示关键信息。在反隐身作战中,预警机凭借其居高临下的态势感知与强大功率,成为探测隐身目标的“天眼”。
更核心的战术在于多机组网协同探测——态势图中01至04四架歼-10C占据不同方位,构成一张精密的探测网。
隐身战机并非真正的“全向隐身球”,其雷达反射截面(RCS)随角度变化巨大。歼-10C机群依托数据链共享预警机信息,从多个方向同时盯住目标,如同多盏探照灯聚焦一处阴影,令隐身战机无所遁形。
“没有体系统一引导,这种多角度占位与协同捕捉根本无法实现。”一位资深军事观察员道出关键,“这背后是强大空情体系支撑下,对隐身目标运动轨迹的精确预判与战机实时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