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间是士大夫,再往上是县令一类的地方官员,快到塔顶是省部级官员,再往上是王公贵族。
塔的最上部的尖,只有皇帝一个人。越是往上,人数很少,君王只有一个,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君王自称“寡人”。
三国时期没有称帝只是称王的诸侯,如曹操、孙权等,自称“孤”,也是这个含义。
秦始皇为何对“朕”情有独钟?在秦始皇称帝之前,“朕”字很普通,是再平常不过的第一人称,就是大街上捡垃圾的都可以自称“朕”。
比如张三约李四去逛街,李四就能这样回答:“对不起,朕今天没有时间,走不开”。
但是丞相李斯为了让秦始皇高兴,就提出建议说,这个“朕”字以后是皇帝的专用,只能皇帝老儿一个人使用,其余人绝对不能使用,否则就要被关起来,处以极刑。因此也正是那时候起,“朕”字成为中国历代帝王的专利,存在了两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发生,清廷灭亡才结束。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本来是民间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为何会成了秦始皇的专有称呼?
其实你只要将“朕”字拆开来去分析,我们会发现此中大有深意,埋藏着秦始皇的理想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