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说:“依我看,‘泰皇’有点繁琐,只保留‘皇’字;另外一个字,采用上古时代的‘帝’这一称号,连起来称为‘皇帝’。”
文武大臣听了,连声叫好,秦王从此开始改称“皇帝”。
秦始皇还独树一帜,废除了祖宗们死后给谥号的老规矩,表示自己百年之后不再取谥号,活着时称“始皇帝”,死后还这样叫。至于皇帝的儿子,就叫二世,孙子叫三世,这样既省事又霸气。
从此,秦王开始被称为秦始皇,死后继承皇位的儿子胡亥叫“二世”。可惜,秦朝只传了二世就寿终正寝了,并未千秋万代。
秦王不但把称呼变了,自称也变了,叫做“朕”。那么,这个“朕”有什么讲究?秦朝建立之前,各国的君王自称“寡人”。
有人说,寡的意思是“寡德之人”,君王很谦虚,说自己薄情寡义,所以自称“寡人”。
其实不然,哪有自己损自己的?古人认为,寡是很了不起,很尊贵的意思。
“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封建社会各阶层,就是一个正立的金字塔,塔底部人多,是广大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