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个人选
第一个人选是毛主席亲自提出的徐向前。
据王德回忆,当时中央传来消息,让徐向前来山东,负责主持鲁南前线指挥,陈毅负责淮海前线指挥,兼顾胶济、淮北等所有方向。这个安排不言而喻,是让陈毅逐步交出野战军指挥权,慢慢退回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与小饶同学共同主持后方大局。
徐向前的指挥才能有目共睹,陈毅元帅虽说也是神明天纵、一代英杰,但人各有所长,术业有专攻,陈帅在作战指挥方面比徐帅有些不足是人所共知、无庸讳言的。陈老总对这点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接到这个消息后,非常诚恳地表示欢迎徐向前到山东。
陈毅知道消息后第二天就给延安发报,表示热烈欢迎,完全接受。
他在沭阳的山野指挥部翘首以盼,一直等着徐向前来帮他分担重任,谁知最终也没有等来徐向前。
出了什么情况呢?
当时陈毅一无所知,他唯一了解的,大概是徐向前身体不太好,多年旧疾一直没有好利索,抗战后几年几乎没有出来工作。实际情况确实当时徐向前刚刚从延安疏散出去,中央担心国民党军突袭延安,相当一批高级干部都到太行山区暂避。徐向前身体已有好转,但尚未完全康复,这是他没有远赴山东的重要原因。
但他不了解的,是背地里的另一桩事。
小饶同学力谏粟裕代替陈毅。
两淮失守后,在陈师庵会议上陈毅遭到了非常激烈的批评。军史上有所谓的“七人批陈会议”,但此事没有准确的档案资料可查,并不能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