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中医常说:“湿气不祛,百病易生。”尤其在夏秋之交,湿热未退,寒湿又至,加上现代人常吃生冷、久坐少动、熬夜贪凉,体内湿气极易积聚。湿气,被称为“万病之源”,它不仅让人头昏脑胀、四肢沉重,还可能诱发多种慢性疾病。
湿气重,身体会“报警”
如果你经常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提示体内湿气偏重:

晨起头晕,眼皮沉重,精神不振
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
大便黏腻不成形,容易粘马桶
面部油腻、易长痘,头发爱出油
腹部松软,体重难减
湿气为何如此“难缠”?
湿气分“外湿”与“内湿”。外湿来自潮湿环境,如淋雨、久居湿地;而内湿多因脾虚,无法运化水湿,导致湿浊内停。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虚失运,水湿停滞,就会形成“湿困脾阳”的恶性循环。
秋季祛湿,正是黄金期
当前正值10月底,秋意深浓,早晚寒凉,湿邪易与寒邪结合,形成“寒湿”,侵袭人体。此时正是调理体质、祛除陈年湿气的关键时期。及时祛湿,不仅能缓解当下不适,更能为冬季进补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