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流传千年的养生谚语,道出了生姜在中医食疗中的重要地位。尤其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湿气渐重,许多人开始出现手脚冰凉、腹胀腹泻、头昏脑沉、舌苔厚腻等“寒湿困脾”的症状。此时,厨房里一块不起眼的生姜,正是驱散体内寒湿、唤醒阳气的天然良药。
但你真的会吃姜吗?生姜与老姜有何区别?什么时候吃、怎么吃才最有效?今天就来教你科学用姜,让这块“还魂草”真正发挥它的养生威力。
一、生姜 vs 老姜:别再傻傻分不清
虽然都叫“姜”,但生姜(嫩姜)和老姜在功效上各有侧重:
生姜(嫩姜):水分多、辛辣味较轻,偏于“散”。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适合风寒感冒初期、胃寒呕吐、晕车不适时使用。(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
老姜(干姜):水分少、纤维粗、辣味浓烈,偏于“守”。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健脾。更适合脾胃虚寒、寒湿内盛、手脚冰凉者长期调理。
感冒喝姜汤,用生姜;
日常驱寒除湿,首选老姜。
二、这样吃姜,除湿驱寒效果翻倍
✅ 1.晨起一杯姜枣茶:唤醒脾胃,驱散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