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是,此事件意外点亮另一条赛道——东大歼-35。当美制F-35沦为政治工具,东大战机却以“不站队、只站技术”的姿态,成为中东军购市场的理性选择。中东天空的“代际更替”悄然启动。(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
三、歼-35何以“躺赢”?硬核实力破除十年质疑
笔者曾言:“军工竞逐无侥幸,唯以实力破坚冰。”歼-35的“意外机遇”,实为东大制造厚积薄发的必然:
电子战碾压式突破:歼-35A搭载的“灵眸”综合电子战系统,可实时解析敌方雷达频谱,并注入千倍级干扰信号。此次以军F-35能规避卡塔尔防空网,恰因美方提前关闭敌我识别码;而歼-35的主动电子屏障,无需依赖第三方数据链。
成本与主权的双赢:美制F-35单机售价1.2亿美元,且捆绑政治条件;歼-35报价仅其六成,更承诺开放部分源代码,允许客户自主升级——对饱受“技术黑箱”之苦的中东国家或地区,不啻为战略松绑。
智能制造铸就“超车弯道” :东大推行“中国制造2025”十年,沈阳厂区已实现脉动生产线全流程AI管控。从复合材料3D打印到激光定位装配,误差控制达微米级,量产速度超洛马30%。沙特工程师参观后慨叹:“这里没有‘工匠精神’的玄学,只有传感器与算法的绝对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