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橄榄枝暗藏玄机?中国航发突围绝不能押注

时间:1756393882
来源:

经济输血:俄乌冲突后,西方全面封锁俄罗斯航空业,其MC-21、SSJ-100等项目近乎停摆。拉中国入局,实为分摊研发成本、维持产业链运转。

技术反哺:中国在材料工艺、数字化控制等领域已局部领先俄罗斯。俄方或以“技术共享”为名,反向吸收中国成果。

地缘捆绑:通过高端装备合作,将中国拉入其战略轨道,对冲西方压力。

历史早已证明:苏联曾援华156项目,但核心工艺始终封锁;近年苏-35交易中,俄方也对117S发动机实施严格技术隔离。合作可以,但要“用市场换技术”?俄罗斯自己都没搞定。

四、根本出路:长江系列必须争气!

俄罗斯的PD-14可以谈、可以试,甚至可小规模采购作为应急备胎,但绝不可作为战略依赖。中国航发的真正突破口,仍在自主研制——长江-1000A(CJ-1000A)。

据公开信息,CJ-1000A已进入密集试验阶段,部分指标逼近Leap-1C。虽与顶尖水平仍有差距,但这是中国唯一能彻底摆脱卡脖子的路径。航发研制周期长、失败率高,需容忍短期挫折:

材料工艺需突破(如单晶叶片、陶瓷基复合材料);

试验验证体系需完善(如15万小时整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