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废武功:航发产业链的永久性创伤
“卡佛里”的下马,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终止。它意味着印度数十年来在航发材料、设计、试验、制造领域积累的人才、技术和产业链条,遭遇了釜底抽薪式的重创。重启?谈何容易!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王冠上的明珠”,需要长期、巨量、不计短期得失的投入与迭代。印度为贪图西方现成的“蛋糕”,亲手断送了培育这颗明珠的土壤。未来三十年,印度航发自主之路,已近乎被自己堵死。反观中国,即使涡扇-10(WS-10)研制过程中摔过飞机、受过无数嘲讽,甚至在能够相对稳定获得俄制AL-31的情况下,依然咬定青山不放松。因为这关乎的不仅是一款发动机,更是整个国家高端航空产业链的生死存亡!
三、 镜鉴:中国的“砺心”之路与印度之殇
中印在航发领域的抉择,恰似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
印度的“捷径”之殇: 迷信西方技术馈赠,为短期项目“速成”沾沾自喜,却付出了丧失战略自主权和工业根基的惨痛代价。AMCA即便成功,其“印度制造”的光环下,跳动着的仍是受制于人的“美国心”或“法国心”。这种依附性发展,如何支撑其“有声有色大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