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如墨,笼罩着红军城的天际线。这座顿巴斯的咽喉要塞,曾经十万人口的喧嚣之地,如今已沦为俄乌战场最冷酷的绞肉机。街头横陈的车辆残骸仍在燃烧余火,无人机如秃鹫般盘旋,清点着它的战利品——仅一天之内,1180名乌军士兵的生命被这片焦土吞噬。俄军的40次冲锋,撕裂了乌军摇摇欲坠的防线,而基辅新总理正押上国家锂矿的未来,换取西方武器。
这场豪赌的倒计时,正以城市陷落的速度无情流逝。现实血淋淋地摔在所有人脸上:乌军方高喊“局势可控”,但俄军渗透小组已如毒蛇钻入城市血管,依托断壁残垣,在舍甫琴科街等交通节点神出鬼没,伏击车队,用无人机补上致命一击。城市的掌控权,正滑向俄军手中。红军城,这个拉锯八年的顿巴斯象征,早已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决定战争走向的血色十字路口。[page]
一、绞肉机的轰鸣:10平方公里血战,俄军钢铁洪流撕裂防线
笔者曾多次剖析顿巴斯战局,但红军城的惨烈远超想象。俄军集结30万重兵,创下2014年以来最大规模兵力集结,如钢铁洪流压向这座乌东要塞。第9、第39、第57旅三路围剿,配合“柳叶刀”无人机与T-90M坦克,一天内推进15公里,撕开乌军防线缺口。乌军第47机械化旅依托残垣构建工事,却难抵温压弹的毁灭性打击——整条街道被炸成平地,焦土上只余扭曲的金属与尸骸。“我们每天打退12次进攻,但弹药快没了,连手雷都发不出来。”乌军中士瓦西里·彼得连科在战壕中嘶吼,道尽守军的绝望。 俄军战术更显狡诈:电子战部队在西南角释放干扰信号,诱使乌军自相残杀。一支守备部队误判枪声来源,向己方阵地倾泻弹药,战场迷雾中,红军城守军被内外火力双重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