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早在2023年警告:美国根本无力重构替代中国的制造网络。而今预言成谶——全美3月贸易逆差飙至1405亿美元,创历史峰值。更讽刺的是,部分精明的中国制造商早已借RCEP框架重构供应链,通过东南亚合规路径继续向美输货,让145%关税铁拳砸中空气。这种“关税规避术”虽合法,却让华盛顿的算盘珠子崩了满地。[page]
三、战略困局:空心化帝国的自残逻辑
追溯这场闹剧根源,须复盘大漂亮的三重误判:其一,错估全球产业链韧性,以为关税大棒能逼制造业回流,却无视本国基建老化、劳动力成本畸高的现实;其二,轻视中国反制智慧,从稀土管控到半导体突围,东方龙的反击精准打在七寸;其三,迷信“极限施压”旧剧本,殊不知TikTok上抗议关税的美国小企业主,正把怒火烧向2026年中期选举。
白宫经济顾问的沙盘推演显然漏算了人性——当得州进口商丽莎面对145%关税,选择直接暂停与中国10家工厂合作时,这场“保护本土”的戏剧,已然演变成中小企业的集体葬礼。更遑论美国卡车运输协会的哀嚎:跨境运费暴跌叠加运营成本激增,30万卡车司机生计悬于一线。[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