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包括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等多种手段,张阿姨最终脱离了危险,并在住院21天后恢复了健康。但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因误食鱼胆而导致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不少患者因此遭受了严重的身体伤害。
事实上,鱼胆中含有多种毒素,包括胆酸、牛黄胆酸、氢氰酸等,其中氢氰酸的毒性尤为强烈,甚至超过同剂量的砒霜。这些毒素在人体内会损害肝、肾等器官,导致组织变性坏死,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而且,不论鱼胆是生吞、煮熟还是泡酒,其毒性都不会被破坏,因此吃下即中毒。[page]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鱼类的鱼胆都有毒。然而,常见的食用鱼类如“四大家鱼”、鲫鱼、武昌鱼等的鱼胆均含有毒素,而乌鱼、鲶鱼的胆则相对安全。但即便如此,没有毒的鱼胆也并不具备清热明目的功效,因此食用它们同样没有意义。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切勿轻信民间偏方和未经证实的食疗方法。在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和药物安全的认识水平,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