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通过情报获悉日军即将扫荡之时,反动顽固派韩德勤就一反常态,迫不及待地派人前往新四军三师进行谈判。
而此时韩德勤的手上,早已沾染了不少新四军将士的鲜血。
尽管黄克诚知道,韩德勤与新四军谈判并非出于诚意,乃不得已而为之。但为了争取苏北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还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最终双方达成临时协议,主要内容为:
当日军“扫荡”时,双方配合作战,牵制敌人,同时在困难的时候,韩德勤省政府机关可向新四军指定之防地转移,但不得加害于地方政府机关、民众团体,并在日军“扫荡”停止后返回原防;如日军“扫荡”新四军,韩德勤部亦将给予同等便利等数条。
韩德勤的代表对双方形成的共识非常满意,急匆匆地回去复命,并一再表示回去汇报,并严格按约定执行,珍惜合作局面。
看着那泥泞道上远去的背影,黄克诚的心情依然复杂。日军“扫荡”在即,韩德勤反复无常,食言而肥,苏北团结抗战局面能否一举形成,形势不容乐观。协议好签,关键在于落实。
……
很快,一触即溃的韩德勤部除一部投敌外,大部开始向新四军三师防地转移。
新四军三师敞开淮安、涟水、苏家嘴一线供韩德勤部避难休整,并且接济粮草、弹药、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