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刚打完,斯大林态度急转弯,豪送大礼包

时间:1697422043
来源:

其实,麦克阿瑟的判断,又何尝不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的看法?所以,派兵援朝还是稳固国内的情况,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稳固国内是一个较为稳妥的选择,但弊端也非常明显, 朝鲜一旦被美国人霸占, 我国的东大门将在未来时刻受到威胁,麻烦不断。但进兵朝鲜也是艰难选择,因为此举固然有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重要性,但对战双方的军事力量极不对等,能否取胜尚未可知。

因此,且不说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国家不看好中国参战, 就连当时我们自己,都有许多人不同意打这场战争。但毛主席高瞻远瞩,认为此战非打不可,否则后患无穷。在毛主席的坚持之下,彭德怀临危受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连战连捷。

不被看好

尽管志愿军初入朝鲜,就取得了相当的战果,但凭借的更多是隐蔽性、突然性,以及麦克阿瑟的狂妄。等到美军稳住阵脚,以武器装备全面碾压的姿态,再与志愿军正面交锋时,志愿军的这种胜利之势能否延续下去,十分不确定。

所以,当时即便打到这种程度,此前一直不看好中国军队的斯大林,依然没有明确表态,甚至连支援志愿军一些武器装备都不肯。

美国和苏联在二战以后陷入冷战,两个超级大国博弈,互相之间都有各自的盘算。此次朝鲜战争爆发时,双方的角力正处于关键时期,互相忌惮之下,苏联自然不敢轻易出手,因为担心战局会因此扩大,从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