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的寒流正在诡异地向太平洋涌动。

当芬兰防长哈卡宁在赫尔辛基的会议室里抛出“中国资助俄罗斯”的荒谬论断时,北欧五国的国防部长们正在精心编织一张横跨欧亚的战略罗网。250架战机、三倍炮弹产能、北欧“军事移动通道”——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场针对中国的、经过精密伪装的战略转型。北约这个冷战遗物,终于撕下了最后的伪装,将它的枪口从莫斯科缓缓转向了北京。
一、北欧“闪电联盟”:250架战机的战略威慑力究竟有多大?
在解读这场战略棋局前,我们先要搞懂一个关键问题:北欧五国(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的250架战机,究竟意味着怎样的打击力量?
根据开源情报分析,这支联合空军可能包括:
芬兰:64架F/A-18C/D“大黄蜂”(即将换装F-35A)
瑞典:约90架JAS-39“鹰狮”
挪威:52架F-35A(已交付37架)
丹麦:58架F-16AM/BM(正在换装F-35)
冰岛:4架P-8A“波塞冬”反潜机
从战机质量看,这是一支以四代半战机为主、五代机快速补充的现代化空军。特别是挪威的F-35A机队,已经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其隐身性能对中国沿海防空体系构成直接挑战。